Alertmanager-config
- 从左上开始,Prometheus 发送的警报到 Alertmanager;
- 警报会被存储到 AlertProvider 中,Alertmanager 的内置实现就是包了一个 map,也就是存放在本机内存中,这里可以很容易地扩展其它 Provider;
- Dispatcher 是一个单独的 goroutine,它会不断到 AlertProvider 拉新的警报,并且根据 YAML 配置的 Routing Tree 将警报路由到一个分组中;
- 分组会定时进行 flush (间隔为配置参数中的 group_interval), flush 后这组警报会走一个 Notification Pipeline 链式处理;
- Notification Pipeline 为这组警报确定发送目标,并执行抑制逻辑,静默逻辑,去重逻辑,发送与重试逻辑,实现警报的最终投递;
下面就分开讲一讲核心的两块:
- Dispatcher 中的 Routing Tree 的实现与设计意图
- Notification Pipeline 的实现与设计意图
Routing Tree
Routing Tree 的是一颗多叉树,节点的数据结构定义如下:
// 节点包含警报的路由逻辑
type Route struct {
// 父节点
parent *Route
// 节点的配置,下文详解
RouteOpts RouteOpts
// Matchers 是一组匹配规则,用于判断 Alert 与当前节点是否匹配
Matchers types.Matchers
// 假如为 true, 那么 Alert 在匹配到一个节点后,还会继续往下匹配
Continue bool
// 子节点
Routes []*Route
}
- 具体的处理代码很简单,深度优先搜索:警报从 root 开始匹配(root 默认匹配所有警报),然后根据节点中定义的 Matchers 检测警报与节点是否匹配,匹配则继续往下搜索,默认情况下第一个”最深”的 match (也就是 DFS 回溯之前的最后一个节点)会被返回。特殊情况就是节点配置了 Continue=true,这时假如这个节点匹配上了,那不会立即返回,而是继续搜索,用于支持警报发送给多方这种场景(比如”抄送”)
// 深度优先搜索
func (r *Route) Match(lset model.LabelSet) []*Route {
if !r.Matchers.Match(lset) {
return nil
}
var all []*Route
for _, cr := range r.Routes {
// 递归调用子节点的 Match 方法
matches := cr.Match(lset)
all = append(all, matches...)
if matches != nil && !cr.Continue {
break
}
}
// 假如没有任何节点匹配上,那就匹配根节点
if len(all) ==0 {
all = append(all, r)
}
return all
}
- 为什么要设计一个复杂的 Routing Tree 逻辑呢?我们看看 Prometheus 官方的配置例子: 为了简化编写,Alertmanager 的设计是根节点的所有参数都会被子节点继承(除非子节点重写了这个参数)
# 全局配置
global:
# dns解析超时时间,未更新告警地址的情况下解析告警地址的时间
resolve_timeout: 1m
# 邮件服务器配置
smtp_smarthost: 'smtpdm.aliyun.com:25'
smtp_from: 'system@tech.rsjia.com'
smtp_auth_username: 'xxx@tech.rsjia.com'
smtp_auth_password: 'mmm'
# 告警模板配置
templates:
- '/etc/alertmanager/*.tmpl'
# 根路由不能有任何匹配规则,否则会导致所有警报都被路由到该路由器,不会再匹配子路由。它需要配置一个接收器,以便将不匹配任何子路由的警报发送到该接收器。
# 根路由组设置会被子路由继承或覆盖
route:
# 主接收者,没被子路由匹配到的告警都将发送到此接收者
receiver: 'wechat'
# 组等待时间,当告警被创建后,等待相同告警信息聚合的时间
group_wait: 1m
# 组间隔时间,当一组告警发送后,等待下一组告警发送的时间
group_interval: 1m
# 重复间隔时间,当告警状态为firing时,重复发送告警的时间
repeat_interval: 1h
# 分组依据,根据标签进行分组
group_by: [alertname]
# 子路由规则,根据标签匹配规则,匹配到的告警发送到对应的接收者
routes:
- receiver: 'critical'
group_by: [alertname]
continue: false
match_re:
severity: 'critical'
group_wait: 10s
match:
# 匹配标签
team: node
# 抑制规则配置,当匹配到的告警满足抑制规则时,将不会发送到接收者
inhibit_rules:
# 源告警通常产生于监控系统的数据源,例如:Prometheus,Zabbix等。源告警由数据源生成,通常包含告警触发的条件、触发的时间、告警级别等信息。源告警通常用于描述实际的告警事件。
- source_match:
# 匹配源告警的严重程度为 critical
severity: 'critical'
# 目标告警是在告警管理系统中,基于源告警经过一定的处理、过滤、聚合后产生的告警。
# 目标告警通常包含处理后的告警信息,以及告警需要处理的目标。这些目标可能是通知渠道(例如:邮件、短信、电话等),或是其他告警处理系统。
target_match:
# 匹配目标告警的严重程度为 warning
severity: 'warning'
# 需要匹配的标签名列表,只有在这些标签的值相同时,才会触发抑制规则
equal: ['alertname', 'dev', 'instance']
# 接收者配置,接收者可以是邮件、钉钉、微信等
receivers:
- name: 'webhook' # 钉钉群
webhook_configs:
- url: http://dingtalk-webhook:8060/dingtalk/webhook/send
send_resolved: true
- name: 'wechat' # 微信群
webhook_configs:
- url: 'http://webhook-adapter/adapter/wx'
send_resolved: true
- name: 'critical' # 灾难告警
email_configs:
- to: 'kangpeiwen@rsjia.com'
- to: 'yangyi@rsjia.com'
- to: 'yangyanchao@rsjia.com'
- to: 'lishuming@rsjia.com'
总结一下,Routing Tree 的设计意图是让用户能够非常自由地给警报归类,然后根据归类后的类别来配置要发送给谁以及怎么发送:
-
发送给谁?上面已经做了很好的示例,’数据库警报’和’前端警报’都有特定的接收组,都没有匹配上那么就是’默认警报’, 发送给默认接收组
-
怎么发送?对于一类警报,有个多个字段来配置发送行为:
- group_by:决定了警报怎么分组,每个 group 只会定时产生一次通知,这就达到了降噪的效果,而不同的警报类别分组方式显然是不一样的,举个例子:
- 配置中的 ‘数据库警报’ 是按 ‘集群’ 和 ‘规则名’ 分组的,这表明对于数据库警报,我们关心的是“哪个集群的哪个规则出问题了”,比如一个时间段内,’华东’集群产生了10条 ‘API响应时间过长’ 警报,这些警报就会聚合在一个通知里发出来;
- 配置中的 ‘前端警报’ 是按 ‘产品’ 和 ‘环境’ 分组的, 这表明对于前端警报,我们关心的是“哪个产品的哪个环境出问题了”
- group_interval 和 group_wait: 控制分组的细节,不细谈,其中 group_interval 控制了这个分组最快多久执行一次 Notification Pipeline
- repeat_interval: 假如一个相同的警报一直 FIRING,Alertmanager 并不会一直发送警报,而会等待一段时间,这个等待时间就是 repeat_interval,显然,不同类型警报的发送频率也是不一样的
group_interval 和 repeat_interval 的区别会在下文中详述
Notification Pipeline
由 Routing Tree 分组后的警报会触发 Notification Pipeline:
- 当一个 AlertGroup 新建后,它会等待一段时间(group_wait 参数),再触发第一次 Notification Pipeline
- 假如这个 AlertGroup 持续存在,那么之后每隔一段时间(group_interval 参数),都会触发一次 Notification Pipeline
每次触发 Notification Pipeline,AlertGroup 都会将组内所有的 Alert 作为一个列表传进 Pipeline, Notification Pipeline 本身是一个按照责任链模式设计的接口,MultiStage 这个实现会链式执行所有的 Stage:
// A Stage processes alerts under the constraints of the given context.
type Stage interface {
Exec(ctx context.Context, l log.Logger, alerts …*types.Alert) (context.Context, []*types.Alert, error)
}
// A MultiStage executes a series of stages sequencially.
type MultiStage []Stage
// Exec implements the Stage interface.
func (ms MultiStage) Exec(ctx context.Context, l log.Logger, alerts …*types.Alert) (context.Context, []*types.Alert, error) {
var err error
for _, s := range ms {
if len(alerts) ==0{
return ctx, nil, nil
}
ctx, alerts, err = s.Exec(ctx, l, alerts…)
if err != nil {
return ctx, nil, err
}
}
return ctx, alerts, nil
}
MultiStage 里塞的就是开头架构图里画的 InhibitStage、SilenceStage…这么一条链式处理的流程,这里要提一下,官方的架构图画错了,RoutingStage 其实处在整个 Pipeline 的首位,不过这个顺序并不影响逻辑。 要重点说的是DedupStage和NotifySetStage它俩协同负责去重工作,具体做法是:
- NotifySetStage 会为发送成功的警报记录一条发送通知,key 是’接收组名字’+’GroupKey 的 key 值’,value 是当前 Stage 收到的 []Alert (这个列表和最开始进入 Notification Pipeline 的警报列表有可能是不同的,因为其中有些 Alert 可能在前置 Stage 中已经被过滤掉了)
- DedupStage 中会以’接收组名字’+’GroupKey 的 key 值’为 key 查询通知记录,假如:
- 查询无结果,那么这条通知没发过,为这组警报发送一条通知;
- 查询有结果,那么查询得到已经发送过的一组警报 S,判断当前的这组警报 A 是否为 S 的子集:
- 假如 A 是 S 的子集,那么表明 A 和 S 重复,这时候要根据 repeat_interval 来决定是否再次发送:
- 距离 S 的发送时间已经过去了足够久(repeat_interval),那么我们要再发送一遍;
- 距离 S 的发送时间还没有达到 repeat_interval,那么为了降低警报频率,触发去重逻辑,这次我们就不发了;
- 假如 A 不是 S 的子集,那么 A 和 S 不重复,需要再发送一次; 上面的表述可能有些抽象,最后表现出来的结果是:
- 假如一个 AlertGroup 里的警报一直发生变化,那么虽然每次都是新警报,不会被去重,但是由于 group_interval (假设是5分钟)存在,这个 AlertGroup 最多 5 分钟触发一次 Notification Pipeline,因此最多也只会 5 分钟发送一条通知;
- 假如一个 AlertGroup 里的警报一直不变化,就是那么几条一直 FIRING 着,那么虽然每个 group_interval 都会触发 Notification Pipeline,但是由于 repeate_interval(假设是1小时)存在,因此最多也只会每 1 小时为这个重复的警报发送一条通知; 再说一下 Silence 和 Inhibit,两者都是基于用户主动定义的规则的:
- Silence Rule:静默规则用来关闭掉部分警报的通知,比如某个性能问题已经修复了,但需要排期上线,那么在上线前就可以把对应的警报静默掉来减少噪音;
- Inhibit Rule:抑制规则用于在某类警报发生时,抑制掉另一类警报,比如某个机房宕机了,那么会影响所有上层服务,产生级联的警报洪流,反而会掩盖掉根本原因,这时候抑制规则就有用了; 因此 Notification Pipeline 的设计意图就很明确了:通过一系列逻辑(如抑制、静默、去重)来获得更高的警报质量,由于警报质量的维度很多(剔除重复、类似的警报,静默暂时无用的警报,抑制级联警报),因此 Notification Pipeline 设计成了责任链模式,以便于随时添加新的环节来优化警报质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