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转至

cpu调度

分离策略和机制

  • 低级机制: how 如何做到,解决问题底层需要做哪些事情
  • 高级策略: which 哪个策略可以优雅的使用低级机制解决问题

受限直接直接执行

直接执行:

  1. 在进程列表中创建一个进程条目
  2. 分配内存
  3. 从磁盘加载代码到内存
  4. 找到入口函数
  5. 跳转到入口函数开始执行

为什么需要受限:

  • 避免外部代码直接操作硬件造成损失

trap

用户模式(user mode)

  • 在此种模式下,用户运行的代码不能直接操作硬件,直接发出操作硬件的指令会导致系统终止该进程,但是可以通过系统调用来使用

内核模式(kernel mode)

  • 操作系统运行在此模式,此模式可以执行所有操作
  • 操作系统需要向用户提供一些系统调用,让用户模式下的进程可以正常使用如IO这样的功能
  • 大多数操作系统提供几百个调用(详见 POSIX 标准)

陷阱(trap)指令

  • 内核通过在启动时设置陷阱表(trap table)来实现
  • 操作系统在启动时做的第一件事,就是告诉硬件在发生某些异常事件时要运行哪些代码,操作系统通常通过某种特殊的指令,通知硬件这些陷阱处理 程序的位置
  • 一旦硬件被通知,它就会记住这些处理程序的位置,直到下一次重新启动机器, 并且硬件知道在发生系统调用和其他异常事件时要做什么(即跳转到哪段代码)
  • 系统调用比如open()看起来就像过程调用一样,这是因为它确实是一个过程调用,在C代码的库中定义的,隐藏在过程调用内部的是著名的陷阱指令
  • 代码库使用与内核一致的调用约定来将参数放在众所周知的位置(例如,在栈中或特定的寄存器中),将系统调用号也放入一个众所周知的位置(同样,放在栈或寄存器中),然后执行上述的陷阱指令
  • 因此,C库中进行系统调用的部分是用汇编手工编码的,因为它们需要仔细遵循约定,以便正确处理参数和返回值,以及执行硬件特定的陷阱指令

当普通程序需要使用内核才能进行的高权限操作时,使用系统调用执行trap指令陷入内核,此时硬件将程序寄存器状态压入内核栈并修改PC跳转到陷阱处理代码,由内核执行代码并返回,然后由硬件弹出内核栈恢复寄存器并修改PC跳转到普通程序中断的位置,恢复用户态继续执行

进程间切换

  1. 协作方式:等待系统调用
  2. 非协作方式:操作系统进行控制

等待系统调用:

  • 在这种风格下,操作系统相信系统的 进程会合理运行。运行时间过长的进程被假定会定期放弃 CPU,以便操作系统可以决定运 行其他任务

操作系统进行控制

  • 时钟设备可以编程为每隔几毫秒产生一次中断。产生中断时,当前正在运行的进程停止,操作系统中预先配置的中断处理程序(interrupt handler)会运行。此时,操作系统重新获得 CPU 的控制权,因此可以做它想做的事:停止当前进程,并启动另一个进程

保存和恢复上下文

  • 为了保存当前正在运行的进程的上下文,操作系统会执行一些底层汇编代码,来保存通用寄存器、程序计数器,以及当前正在运行的进程的内核栈指针,然后恢复寄存器、程序计数器,并切换内核栈,供即将运行的进程使用
  • 现代处理器的上下文切换时间在微秒-亚微秒级别,由于时钟周期决定了计算机运行的速度,所以主频越高的计算机切换时间越短

调度策略(sheduling policy,有时称为 discipline)

调度指标

  1. 周转时间(turnaround time): 任务的周转时间定义为任务完成时间减去任务到达系统的时间
  2. 响应时间(response time): 响应时间定义为从任务到达系统到首次运行的时间

算法

  1. FIFO(First In First Out 或 FIFO): 先到达先运行,运行到结束继续运行下一个
  2. SJF (Shortest Job First,SJF): 时间短的任务优先运行,运行到结束继续运行下一个
  3. STCF(Shortest Time-to-Completion First): 时间短的任务优先运行,抢占式的
  4. RR (Round-Robin): 在一个时间片(time slice,有时称为调度量子,scheduling quantum)内运行一个工作,然后切换到运行队列中的下一个任务,而不是运行一个任务直到结束

更一般地说,任何公平(fair)的政策(如 RR),即在小规模的时间内将 CPU 均匀分配 到活动进程之间,在周转时间这类指标上表现不佳。事实上,这是固有的权衡:如果你愿意不公平,你可以运行较短的工作直到完成,但是要以响应时间为代价。如果你重视公平性,则响应时间会较短,但会以周转时间为代价

多级反馈队列(MLFQ)

MLFQ让操作系统持有很多进程队列,他们有不同的优先级(从高到低),每个优先级的时间片长度也不一样(越低越长),根据以下规则对进程进行调度。在开始的时候将任务放入最高优先级队列,根据进程占用时间片的行为(一次性或累计消耗限定的时间片额度)降级到下层队列,从而让IO密集型交互程序保持高优先级(因为这些程序会经常进入IO,放弃CPU),让低优先级队列(CPU密集型进程)定期boost到最高优先级队列,则可以保证其在CPU被IO密集型进程占满时不被饿死

  • 规则 1:如果 A 的优先级 > B 的优先级,运行 A(不运行 B)。
  • 规则 2:如果 A 的优先级 = B 的优先级,轮转运行 A 和 B。
  • 规则 3:工作进入系统时,放在最高优先级(最上层队列)。
  • 规则 4:一旦工作用完了其在某一层中的时间配额(无论中间主动放弃了多少次 CPU),就降低其优先级(移入低一级队列)。
  • 规则 5:经过一段时间 S,就将系统中所有工作重新加入最高优先级队列(boost)。

MLFQ 有趣的原因是:它不需要对工作的运行方式有先验知识,而是通过观察工作的运行来给出对应的优先级。通过这种方式,MLFQ 可以同时满足各种工作的需求:对于短时间运行的交互型工作,获得类似于 SJF/STCF 的很好的全局性能,同时对长时间运行的 CPU 密集型负载也可以公平地、不断地稳步向前。

比例份额(proportional-share)

彩票调度分配给进程一定的彩票份额,总和为1。比例份额利用了随机性替代决策,很轻量,在一定调度量级后各进程的cpu时间一定是趋近与进程彩票数量的比例的

  • 彩票调度的难点在于比例的分配,如何确定进程间的比例是个问题。
  • 解决方案就是步长调度,但是步长调度仍然存在难以解决的进程加入系统的问题。
  • 这也是为什么比例份没有被广泛使用的原因。
  • 但是它仍然有适合的领域,比如vmware虚拟机的内存分配,提前确定的份额解决了比例份额最大的问题。

多处理调度

后面再说